美国大学数量众多,水平高低相差悬殊,社会名望参差不齐,梯度等次三六九等。在选择就读院校过程中,不少人会一头雾水。如何找到适合自己条件和期望的大学,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。选择学校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:
一、量身裁度,适合本人。学生选择国外院校时,要特别注意“把适合的学生送往合适的学校”。个人专业兴趣、个人智能优势、学习能力强弱、家庭经济状况、留学地区取向、未来就业方向等,是选择留学院校时必须顾及的因素。在选择院校时,不妨听听各方意见,找到最适合个人情况的落脚点和位置。
在选择学校时,必须想清楚,自己想要的是什么,自己最看重的是什么。不必一味追求“最好”,最好的学校不一定适合你。适合你的学校才应当是你的最爱。
二、适当注意大学排名,但不被排名所累。在西方国家,美国是比较热衷大学排名的国家。搞大学排名的不是政府部门,而是社会团体、部门和有关机构(特别是媒体)。排名的根据、标准和参照系,很不相同。排名的根据主要看大学学生录取情况、毕业生就业情况、学校资源设备、教师资历水平、师生数量比例、科学研究成果、获取重要奖项和办学资源的来源等。
同样一个大学,在同一各年度,不同团体和机构对他们的排名会有很大不同。很多大学对名目繁多的大学排名,不屑一顾,甚至多有抨击,由此引发的争议也时有发生。因此,我们只能适当参考各种名目的大学排名,不要被排名牵着鼻子走。在查阅大学排名时,还要注意从事大学排名的团体或机构本身是否权威。“武大郎”无论如何是评不了“武二郎”的。
查阅大学排名还要注意,即使名牌大学,也不能保证每个专业都名列前茅。反过来,即使非名牌大学,也不一定没有强悍的专业。也许一个排名不是非常靠前的学校,在某个专业里却有一个十分出色的教授。
学不同的专业要有不同的选择技巧,学习数理化专业,可以多看看专业排名。学偏重文科的专业,则应多考虑学校的综合情况。在美国,大学本科属于基础性学历教育,总体而言,学校之间教学水平的差距不会太大。因此,如果申请读美国大学本科,不应该过多计较学校的排名,注意力应是设法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,先成功入学。本科毕业以后,如果继续进入研究生阶段,再注重研究学校的排名(特别是专业排名)也不迟。另外,人在美国,对大学的情况会耳闻目染,了解得越来越多,你自然会考取出更加理想的学校。
一般来讲,美国著名大学,或在某些专业领域确实很有实力的大学,总会有大体稳定的自然(舆论)排序。
三、从个人具体情况出发,“对号入座”。总体上,美国大学可分为超强、强、好、较好、一般五类。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综合情况,在五类大学中找到适合自己要求和水平的学习归宿。
在寻找学校时,最好注意以下几点:
1、先选择专业(系),后选择学校,专业与学校可以兼得则更好。选择专业,要注意其所在的系拥有的Faculty多不多。Faculty多,教授就多;教授多,专业所涉及的课程和研究课题就多,其专业水平就应该比较强。
2、看教授在业内的名气(知名度)和学术荣誉,曾发表过那些文章(或著作),文章是否在权威杂志发表过,文章或著作所享有的专业地位(被引用的频繁度)够不够高,他(她)是否担任著名专业期刊的评委等。
3、研究经费多不多。经费充足,教学环境和研究环境自然具有竞争优势。一般来说,私立大学比公立大学经费充足,校友捐助和社会团体赞助往往殷实有力。专业研究和教学经费是否充足,很大程度取决于教授的名望和地位。名教授多,经费就充足。一流教授,一流经费,一流教学,一流研究,一流公认度,规律大体如此。
4、教授是否出身名门。教授出自名门,说明他(她)曾受到的教育和训练是严格的高水准的。拜在这样的教授门下,才有可能得到“真传”。我国一句老话,“名师出高徒”,是颠扑不破的真理。
四、兼顾其他因素。其他因素主要指:学校所处地理位置是否理想、校内学习和生活环境是否优越、学习设施是否健全、交通状况是否便捷、周边治安是否无虞等。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心理、情绪和健康,成为制约学习能否取得成就的重要外部条件。对于学校所处地域的选择,不同人有不同人的标准。喜欢热闹的人可以选择相对繁华和喧闹的城市,喜欢安静的人可以选择相对偏远静谧的城市。选择学校,往往意味着学习和生活费用支出幅度的高低,这就需要考量一下家庭经济能力的软硬了。
选择学校还要看自己将来的去向,如果毕业后回国发展,可以偏向多看学校综合排名,这样,回国后被认可的程度会高一些,就业竞争力也会强一些。如果毕业后留在国外发展,多看看专业排名就显得更重要一些了,学的专业好,毕业后才能在国外谋求一个比较好的工作机会。
五、注意学校申请技巧。申请学校要有“梯度”,水平应该从高到低“递降”,不能都在一个平台上。待收到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以后,可以从中挑选更为理想的学校。
在美国,转校转专业的难度要比其他国家小一些,如果不能一步到位,可以考虑变通的办法,比如说,你心仪的学校在某地,由于入学条件太高不能被录取,不妨先选择一个与某地大体相同但排名稍后的学校,待站稳脚跟后,再相机向条件较好的学校“转移”。
选择读大学本科的学校,可以考虑规模和名气稍小一些的学校(这种学校教学质量不一定差),这样可以避开头破血流的竞争,待日后“徐图发展”。